07 January 2012

正義:一場思辯之旅_第一講心得



這是哈佛開放課程中很有名的一堂課,感謝朱學恆的MyOOPS開放式課程引介了這個課程。
裡面拋出的議題都十分直接犀利,若只是看看就過去了實在是有點可惜。所以在這邊提出一些議題的看法與想法,不知會不會跟各位有相通之處。



第一講首先拋出一個問題。
假設你是一個火車駕駛員,而你駕駛的這輛車正快速在軌道上行駛,時速六十英里,而在軌道盡頭有五個工人在工作,你試著想要煞車,但卻做不到,你的煞車失效了。你感到十分緊張,因為你知道,如果你撞上這五個工人,他們必死無疑。假設這是一個確定的結果,因此你感到非常無助,但接著你發現右邊有條岔路,而那條岔路底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,你的方向還可以控制,車輛還可以轉向,可以轉向岔路,撞死一名工人,但閃過五名工人。 第一個問題是:你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?你會怎麼做?

這題乍看之下,似乎都會選,開往岔路,選擇犧牲一個而保全五個。我也是。然後是第二個問題...

這次你不是火車的駕駛員,你是個站在橋上的旁觀者,你正觀察著鐵軌上的狀況,軌道上來了一輛火車,軌道的盡頭有五名工人,煞車同樣失靈,而火車正要撞死那五名工人,由於你不是駕駛員,你覺得非常無助,直到你注意到旁邊有個人,在橋邊站著一個非常胖的人,你可以推他一把,他會掉落軌道,正好擋住該輛車,他會死,但他的犧牲可以救那五個人。好的,有多少人願意把那胖子推下橋?

我選擇不推他下橋,因為一但我插手了,我就介入這件事,並且如果我推他下去,我代替了隔壁的胖子決定了他的人生。

教授舉了這個例子是用來說明,第一個案例彰顯的是「結果論」的道德觀,這很直覺很容易理解;可以只死一個人的情況下,不需要死五個。

在第二個例子裡凸顯的就是「道德推論」的道德觀,也就是評估行為本身是否符合道德意義。

以上都是課堂上的內容。

其實有意思的是,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我在第一個問題會選擇撞死那一個岔道工人,而第二個問題裡卻選擇不要推胖子下去?這中間的差異點在哪?

仔細想想,岔道工人跟胖子都是無辜的,照理講選哪個都應該一樣,差異似乎是在我身處的角色。若我是失控列車的司機,我無從逃避,必須在五個跟一個中選擇,那只好選一個。若我是旁觀者,我可以袖手旁觀,這件事原本我就沒有責任,如果推胖子下去,那胖子的死就是我一手造成。對於背負一條人命這種事情,對我這種普通人來說似乎是太太沉重了。

後來我又回頭思考第一個問題,那是否我轉向岔道的決定是正確的呢?就那個岔道工人來說,他不在出事的鐵軌上,若司機不做任何決定的話,這件事故跟他完全沒有關係。但是在這個情境下他被另外五個工人被放到天平上衡量,而且被當作犧牲品來選擇。我思考了一個多小時還是無法抉擇,當然故事裡司機並沒有一個多小時來思考。若是我,當下應該還是會選擇岔道工人吧。唉,真是艱難的抉擇。

1 comment: